查看原文
其他

2023年度“全媒体研究理论创新前沿对话”回顾


从2023年3月17日到2023年11月21日,“全媒体研究理论创新前沿对话”系列沙龙邀请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传播系主任/教授Timothy Kuhn、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信息科学和语言学教授/计算机辅助交流中心主任Susan C. Herring、科廷大学教授/ARC DECRA 研究员Crystal Abidin、都灵大学副教授Simone Natale、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教授Rob Cover、俄亥俄州立大学助理教授Miriam Brinberg、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哈伯德新闻与大众传媒学院教授/Cowles研究员Matt Carlson等专家,就“不断发展的组织中权威的传播建构”“视频滤镜自我呈现对自我概念、社会互动和信任的影响”“作为“英语抖音”的Tik Tok:跨平台策展、跨文化代理人和跨知识渠道”“将生命投射于机器”“数字敌意和仇恨言论”“使用强化纵向方法研究人内变化过程”“新闻研究中的话语方法” 等前沿议题展开7场学术交流。以下是每一期讲座的简要回顾:



第十三期


3月17日 

蒂莫西·库恩(Timothy Kuhn)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传播系主任、教授

主题:不断发展的组织中权威的传播建构

Boundarying Competencies:

The Communicative Constitution of Authority in a Growing Organization

企业需要发展与众不同的能力以获得超越对手的持久竞争优势,这是管理与组织研究(MOS)领域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当这些沟通受到外部力量的威胁时,又会发生什么呢?在本次讲座中,库恩教授将企业提高沟通能力的努力归结为当代资本主义的一种特殊产物,而创造和维持这些能力存在于被称为“划定界限”的权力实践中。库恩教授认为公司层面权威性文本的形成促进了边界化所带来的包容和排斥,而这些在企业遇到意想不到的挑战时又会产生有趣的意外后果。


第十三期


4月4日 

苏珊·赫林(Susan C. Herring)

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信息科学和语言学教授、计算机辅助交流中心主任

主题:视频滤镜自我呈现对自我概念、社会互动和信任的影响

Self-presentation via video face filters: Effects on self-concept, social interaction, and trust

视频媒介通信的一个特点是使用面部滤镜增强现实(AR)三维动画来展示自我形象,这一特点影响范围广泛。滤镜在社交媒体上广受年轻人的喜爱,而在Zoom等视频会议平台上也迅速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并成为一些手机摄像头的默认设置。虽然滤镜可以促进玩乐和展示更理想化的自我,便于身份探索,但它们也引发了伦理关切,比如可能造成欺骗行为。该讲座中,赫林教授介绍了对中国、印度、韩国、西班牙和美国的年轻视频滤镜用户进行探索性研究的发现。


第十五期


4月26日 

克里斯汀·阿比丁(Crystal Abidin)

科廷大学教授、ARC DECRA 研究员

主题:作为“英语抖音”的Tik Tok:跨平台策展、跨文化代理人和跨知识渠道

Tiktok as 'English Douyin':Cross-platform curation, Cross-cultural brokers, and Cross-knowledge conduits

阿比丁教授在讲座中讨论了使用抖音和TikTok的三种用户。跨平台用户倾向于从抖音上策划甚至复制内容到TikTok;跨文化用户向TikTok的观众传递关于中国数字文化的知识和信息;跨知识用户则是侨民和移民聚集讨论的重要渠道和节点。


第十六期


5月22日 

西蒙·纳塔尔(Simone Natale)

都灵大学副教授

主题:将生命投射于机器

Projecting life onto machines

公众对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和想象往往围绕着这样一个观念:神经网络等技术有朝一日可能致使机器像人类一样思考甚至感知。该讲座借鉴了人们如何将生命投射到会说话的事物上的历史,从维多利亚时代的灵媒会议到当代机器人技术的进步,论述了人工智能的“生命”更多地与人类如何感知相关,和表现出交流行为的机器相关,而不仅仅是与计算技术本身的运作有关。从这个观点出发可以进一步探究感知和文化表现如何影响与人类用户互动和交流的编程技术的产物。


第十七期


9月12日 

罗伯·盖尔(Rob Cover)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教授

主题:数字敌意和仇恨言论

Digital Hostility and Hate Speech

在国际数字文化中,恶意挑衅、仇恨言论、公开羞辱、群体攻击以及其他形式的网络暴力行为展示了一种不文明行为的规范化现象。该讲座讨论了识别和应对数字敌意作为日常数字文化可居性的紧迫问题的关键伦理方法。具体而言,盖尔教授概述了该领域中当前的问题,包括:在内容和行为交叉点上定义数字敌意和网络暴力的困难;在数字文化的跨司法设置中解决网络暴力问题的难题;数字平台对公众人物遭受网络暴力的干预阈值差异的问题;以及将数字敌意视为数字文化的重要方面,而不是可以通过技术解决主义预防的“入侵”。


第十八期


11月14日 

米莉安·布林伯格(Miriam Brinberg)

俄亥俄州立大学助理教授

主题:使用强化纵向方法研究人内变化过程

Examining Within-Person Change Processes using Intensive Longitudinal Approaches

许多理论观点强调传播是个体内部的变化过程,尽管实证检验通常关注个体间的差异。换言之,传播学者们通常关注“谁”——哪些人以特定方式执行或受到传播的影响,而不是关注“何时”和“如何”——个体何时以及以何种方式执行或受到传播的影响。该讲座中,布林伯格教授分享了两项使用数字痕迹数据研究个体内部或二人关系内变化过程的研究。布林格教授旨在通过提升概念化和测试个体内部过程的清晰度,推进传播理论的发展。


第十九期


11月21日 

马特·卡尔森(Matt Carlson)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哈伯德新闻与大众传媒学院教授、Cowles研究员

主题:新闻研究中的话语方法

Talking About Journalism: Discursive Approaches in Journalism Studies

我们对新闻工作的理念从何而来?大部分新闻研究都关注其制作、文本和受众,但同样重要的是关注新闻和新闻业如何成为讨论和争议的对象。卡尔森教授认为新闻研究学者可以从话语性的方法中获益,这些方法将新闻实践的问题与新闻从业者在向观众传达世界发生事件方面的文化权威联系起来。元新闻话语的概念视角为学者提供机会来研究围绕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新闻实践边界形成以及关于适当的新闻知识应该是什么样的。所有这些有助于理解新闻在一个复杂的数字媒体环境中的地位。


本年度“全媒体研究理论创新前沿对话”圆满落幕

今后更多精彩讲座

敬请期待

来源|国际交流办公室

编辑|李心尧

审核|郑雯

👇 轻点支持

告诉大家你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